大约有9,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664,410项。(搜索耗时:0.1727秒) [XML]

471. 突破极限,中国高温超导研究领跑世界 [100%]

...导研究的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其科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1911年,荷兰学家发现水银在极低温条件下的超导性,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1986年,德国学家与瑞士学家发现了临界转变温度为35K的铜氧化物超导体。 令学家困扰的是,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不能超过40K(约零下233摄氏度),这个温度也被称为麦克米兰极限温度。 40K的极限温度...

标签:中国 高温超导 发布日期:2019-10-14 02:57:49 Catid:1830 Status:6

472. 10日晚在上海徐汇区南丹路80号 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 [100%]

...前,会由于磁场的作用,沿着黑洞的转动方向被喷出去。以前收集的信息多是更大尺度上的,学家没法知道在靠近喷流产生的源头处发生了什么。如果现在对黑洞暗影的拍摄,就能助天文学家一臂之力。图8:位于智利的阿塔卡玛大毫米波阵列(ALMA),拥有66座碟形天线,图片来源:http://www.bingwallpaperhd.com/alma.html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科学需求,望远镜必须在大和...

标签: 发布日期:2019-04-11 04:40:33 Catid:478 Status:6

473. 赣江新区驻上海联络处应邀参加第四届世界顶尖学家论坛 [100%]

11月1日上午,赣江新区驻上海联络处应邀参加第四届世界顶尖学家论坛。新区驻上海联络处紧扣“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主线,积极与参会嘉宾交流互动,推介新区。本届论坛以“开放科学: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了超过130位顶尖科学奖项得主,其中包括6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数十位中国两院院士出席或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标签: 发布日期:2021-11-08 02:28:17 Catid:734 Status:6

474. 中国天眼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100%]

...”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学家的观测申请。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国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

标签:中国天眼 发布日期:2021-01-04 08:45:36 Catid:1830 Status:6

475. “中国天眼”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100%]

...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学家的观测申请。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了解到,自4月1日起,各国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配...

标签:中国天眼 发布日期:2021-01-04 03:17:53 Catid:1830 Status:6

476. 追踪喜马拉雅山的树线变化 中国学家有新发现 [100%]

追踪喜马拉雅山的树线变化 我国学家有新发现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董瑞丰)我国一支科研团队近日发布研究成果,认为除气候原因外,树木间的竞争和互利也导致了喜马拉雅山中段树线爬升速率的变化。 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格局与过程团队研究员梁尔源及合作者发布,日前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知名刊物《生物地理学期刊》。这也是...

标签:喜马拉雅山 发布日期:2020-05-12 04:50:52 Catid:1830 Status:6

477. 美国学家:未来会出现很多中国诺奖得主 [100%]

中国发展网讯 据澎湃11月1日消息,在昨天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顶尖学家论坛“莫比乌斯”论坛上,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恩伯格说:“我觉得在未来很多诺奖获得者将会是中国人。中国在基础研发与支持上会带来很好的发现和科学成果,所以我们都认为未来会出现很多中国诺奖得主,我们也非常欢迎。”科恩伯格是著名美国生物化学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结...

标签:诺贝尔奖 莫比乌斯论坛 发布日期:2019-11-01 05:07:46 Catid:1830 Status:6

478. 中外学子感受科技魅力 [100%]

7月11日,“未来学家”国际夏令营营员(前左)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科研人员交流。当日,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学家”国际夏令营的活动之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中外高校的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感受科技魅力。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7月11日,“未来...

标签: 发布日期:2019-07-11 09:28:06 Catid:493 Status:6

479. 中国学家成功破译距今约3800年的古小麦全基因组 [100%]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崔银秋提供)。小麦进入中国后是如何传播扩散的。中国学家近期在古代小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测定并分析了首例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证明了古代小麦与中国西南地区现存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密切关系,提出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 新华社发这是现代小麦地方品种与古...

标签: 发布日期:2019-06-01 09:28:07 Catid:493 Status:6

480. 国科大培养“未来学家[100%]

...把科技的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端口前移,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为国家培养“未来学家”。“我希望热爱科学并愿致力于科学研究,而且能吃苦的理科生来报名,想升官发财的同学就不用考虑了。”  丁仲礼介绍,学校全国招生数量不大,对学生实行的是“精英式培养”:由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千人计...

标签:本科生 培养 中国科学院 院士 学习 发布日期:2014-11-12 06:08:35 Catid:565 Statu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