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7,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663,347项。(搜索耗时:0.1102秒) [XML]

21. 在浙江兰溪,这个“捕碳高手”设计规模为每年捕集1.5万吨二氧化碳 [100%]

...近日,在浙江省兰溪市的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利用集成示范项目干冰生产线上,一块块方形干冰整齐排列,从传送带运至储藏区。 这些干冰是由被捕集的二氧化碳所制成的,属于食品级干冰,可服务于食品药品冷链运输。与此同时,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捕捉”到里,用于建筑等领域,实现环境...

标签: 发布日期:2024-04-17 03:51:00 Catid:566 Status:6

22.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成投产 [100%]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戴小河)中国石化29日宣布,我国目前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成投产。这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可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

标签: 发布日期:2022-08-29 05:08:00 Catid:25 Status:6

23. 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给大棚植物施肥 [100%]

  本报讯(记者梁锋陈燕)从空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给大棚里的蔬果和花卉施肥将变成现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日前研发成功这样一款分布式二氧化碳捕获装置。记者近日来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该校实训4号楼见到一台只有冰箱大小的机器。“这台机器的名称为分布式二氧化碳捕获装置,直接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像这样体量的一台机器可以为一亩左右大棚蔬菜...

标签: 发布日期:2018-12-07 09:30:18 Catid:478 Status:6

24. 中国石油大规模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试验成功 [100%]

中国发展网9月16日 实习记者潘世杰从国资委网站获悉 我国最大规模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试验日前在吉林油田成功进行。该试验创造了国内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的新纪录,实现了技术新突破。 吉林油田和勘探院联合在吉林油田致密油区块连续进行了5口井的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试验。其中,让53平9-3井实现了单层加砂21立方米、单层入井液量696立方米、施工排量7.9...

标签: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试验 吉林油田 发布日期:2015-09-16 10:49:06 Catid:1159 Status:6

25. 资源小循环、产业大循环——从普力逐“绿”看淮南产业向“新” [100%]

“我身后这条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产线每年可消纳1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200万棵树的减碳效果。这不仅是一份技术答卷,更是普力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承诺。”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红兵在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国内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连续化生产装置投产仪式中表示。在他身后不远处,高耸的专业设备,实现了二氧化碳排...

标签: 发布日期:2025-04-11 02:43:57 Catid:1940 Status:6

26. 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全球变暖趋势不改 [100%]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山基地多年监测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年均上升约2ppm(1ppm指一百万个空气分子中含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专家表示,这说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变暖趋势不改,各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记者日前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山基地看到,最新监测显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在410ppm上...

标签:二氧化碳 全球变暖 发布日期:2017-03-27 09:19:34 Catid:1159 Status:6

27. 采用生物光碳新技术 南阳菜篮子工程成样板 [100%]

...红平 付雷 / 文 2013~2014年,从安徽、湖南、宁夏、新疆等地区试验统计报表数据看,使用二氧化碳捕集剂(光碳核肥),无公害种植、农作物等,增产、抗病虫害都非常显著。至2014年12月,南阳菜篮子工程辐射影响全国,已经在北京、上海、重庆、湖北、浙江、山东、海南、新疆等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推广,累计示范、推广应用二氧化碳捕集剂技术556万亩,平均每亩增加经济...

标签:菜篮子工程 南阳 样板 新技术 生物 发布日期:2015-03-17 12:10:26 Catid:1159 Status:6

28. 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 预测潜力达二点五八万亿吨 [100%]

c近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发布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预测潜力达2.58万亿吨,可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地面以下的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藏等地质体中,通过...

标签: 发布日期:2023-01-16 10:08:17 Catid:25 Status:6

29. 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开始民用 [100%]

相比传统材料,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保温层厚度仅有一半,每公里每年可以节约25万元,颇具经济性。 中国石油网消息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北京博天子睿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开发的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新材料,已在新疆油田稠油开采运输蒸汽的管道中运用。 上世纪30年代起,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国内外航空领域应用,但受制于技术,成本居高不下,无法量产...

标签:纳米 化工 民用 发布日期:2015-02-03 02:09:35 Catid:25 Status:6

30. 从“固碳入海”到“捕碳驱油”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投用 [100%]

新华社深圳5月22日电(记者戴小河、印朋)5月2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回注井,以初期8吨/小时的速度精准注入地下油藏,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

标签: 发布日期:2025-05-22 09:35:29 Catid:25 Statu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