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2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654,382项。(搜索耗时:0.1425秒) [XML]

2001. 全国人大代表郑亚莉建议“创建碳金融改革实验区” [10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沈贞海北京报道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在刚刚开幕的2021全国两会上,“碳金融”倍受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

标签: 发布日期:2021-03-05 04:57:58 Catid:2000 Status:6

2002. 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即将开幕 [100%]

...极参展。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广泛形成共识的领域,通过举办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既能宣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和进展成效,又能加快推动国内外绿色低碳技术交流进步,帮助企业主体更好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氛围。 ...

标签: 发布日期:2023-06-08 10:28:39 Catid:478 Status:6

2003. 今年长江出现“汛期反枯”正常吗?持续高温干旱原因何在 [100%]

... 许小峰:这次降雨过程从15日就开始了,这也是气象干旱预警解除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综合判断,这次降雨大概持续10天左右,是一次大范围的稳定性降雨。这次降雨对缓解旱情、抗旱工作推进都是一次非常好过程。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预警虽然解除了,但之前持续了90天的干旱,库容、河流的水量,都还并没有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想靠一次降雨过程解...

标签: 发布日期:2022-11-18 10:35:06 Catid:565 Status:6

2004.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遭到多方反对 [100%]

...升级,共同维护中欧及全球绿色清洁领域的自由贸易和繁荣,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据德国《星期日图片报》报道,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近日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对德国汽车制造业产生不利影响,德国政府应继续在欧盟内以明确立场反对加征关税。他表示,德国汽车大量出口中国市场,许多工作岗位与此息...

标签: 发布日期:2024-10-10 01:09:29 Catid:565 Status:6

2005. 2023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 [100%]

...线企业家们齐聚一堂,深入研判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趋势、剖析新问题、提出新举措。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原国务院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标签:循环经济 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 发布日期:2023-11-27 11:48:33 Catid:1828 Status:6

2006. “碳小屋”引领绿色时尚 探索 “双碳”时代循环再利用创新模式 [100%]

...quo;为“垃圾分类碳中和王者”李阿姨就颁发了“碳中和证书”,鼓励她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家人、朋友、邻居树立起生态文明实践者的最佳示范。 社区居民日常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碳中和行动

标签:垃圾分类 双碳 绿色发展 发布日期:2022-07-14 02:55:02 Catid:1828 Status:6

2007. 第十五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成功举行 [100%]

...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始终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努力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日本环境大臣山口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宗冈正二致辞,国家发...

标签:届中日节能环保 综合论坛 发布日期:2021-12-27 09:42:37 Catid:565 Status:6

2008. 碳达峰碳中和如何更有效地成为高质量发展引擎 [100%]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正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所说,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决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 站在新起点明所从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

标签: 发布日期:2021-12-30 01:53:22 Catid:2038 Status:6

2009. 喜讯!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成功!四季沐歌第一时间送出祝福 [100%]

...龙探极”,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主要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考察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现场作业,顺利完成南大洋有关海域和南极大陆有关区域的调查任务,以及中山站到南极冰穹A断面所有站点的冰雪环境监测、天文观测和伊丽莎白公主地等区域的冰下地形探测,组织实施了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

标签: 发布日期:2023-04-07 03:37:00 Catid:1940 Status:6

2010. 勇闯极境 | 四季沐歌空气能登上世界屋脊,征服西藏高寒天气 [100%]

...看过央视经典纪录片《第三极》的观众一定会记住这些美丽的场景,但同时,西藏的高海拔、极寒气候和空气稀薄等极端环境也令许多人望而却步,这对于空气能采暖设备的运行而言同样也是高难度挑战。 登陆“第三...

标签: 发布日期:2024-12-23 02:17:04 Catid:1940 Statu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