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7,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663,347项。(搜索耗时:0.1024秒) [XML]

11. 为何要封存二氧化碳?日本首次在海底封存30万吨二氧化碳 [100%]

据日本媒体26日报道,日本一家企业宣布成功在北海道附近海底封存了30万吨二氧化碳。这是日本首次在海底大量封存二氧化碳。 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26日报道,日本CCS调查公司25日宣布在北海道苫小牧市附近海底成功进行了二氧化碳海底封存试验。在这一试验中,该公司将北海道一处炼油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压缩后封存到海底,已封存了30万吨二氧化碳。目前未发现...

标签:碳捕捉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发布日期:2019-11-27 10:02:49 Catid:1830 Status:6

12.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启动 用二氧化碳把石油“赶”出来 [100%]

...日,中国石化宣布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这是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涵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CCUS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如果没有CCUS技术,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

标签: 发布日期:2021-07-07 10:25:40 Catid:25 Status:6

13. “吃碳”又“吐油” 探访胜利油田CCUS [100%]

“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油藏,可以有效提升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增加石油产量。而且,能够将二氧化碳永久滞留地下,实现减碳固碳。”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试验室经理张东说,相较于以往的水驱,用二氧化碳驱油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标签: 发布日期:2024-09-13 05:37:33 Catid:1940 Status:6

14. 李毅中:大力加工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利用技术的攻关,实现产业化、专业化 [100%]

...下,要防止把煤化工、煤制氢盲目发展,避免造成生态破坏气候变暖新的风险,就要大力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等技术的攻关,实现产业化、专业化。 李毅中谈到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中的问题,煤化工诞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重要温室气体,我们绝不允许大量排放,煤炭的化学组成大家知道,主要就看,煤里边含氢量很少,因为煤的种类不同,只有2%,最多也...

标签:李毅中 煤制氢 发布日期:2020-06-28 03:56:40 Catid:25 Status:6

15. 我国碳卫星首次定量监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 [100%]

...或减缓全球变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二氧化碳浓度大幅增加。城市地区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者,占全球排放量的70%以上。 据了解,当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评估多依赖排放清单,但不同国别清单无法完全做到全球一致,存在区域偏差,利用卫星进行全球人为碳排放的监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

标签:二氧化碳排放 发布日期:2022-11-01 11:52:47 Catid:25 Status:6

16. 二氧化硫是食品添加剂 在每日允许摄入量范围内可食用 [100%]

...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获悉,近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抽检发现部分蔬菜、水果制品、白砂糖等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并发布关于在食品中使用二氧化硫的科学解读。二氧化硫实际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护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 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通常情况下该物质以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

标签:二氧化硫 食品添加剂 发布日期:2016-08-23 04:24:45 Catid:565 Status:6

17. 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 可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 [100%]

...据中科院网站消息 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

标签:二氧化碳 碳卫星 发布日期:2016-12-23 01:59:00 Catid:1159 Status:6

18. 内蒙古政协委员赵永华:发展内蒙古富碳农业 推动农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100%]

...style="max-width: 800px;" />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朱向羽 齐英杰 记者梁喜俊报道 二氧化碳(CO2)大量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化异常,规律失衡,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多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加剧了雾霾形成。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然灾害。收集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在农作物利用,可以降低碳排放,...

标签: 发布日期:2022-01-24 03:02:36 Catid:25 Status:6

19.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 [100%]

...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科研成果:我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并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启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介绍,在“科学”号科考船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科研人员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针,在1400米深海热液区发现了喷发含有超临界...

标签:自然界 二氧化碳 发布日期:2020-05-11 02:14:10 Catid:1830 Status:6

20. 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或超过45% [100%]

...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17日说,从目前情况判断,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幅度有可能超过45%的目标上限。  何建坤在“清华大学—巴黎政治大学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联合研讨会”上说,强化节能和能源低碳化转型是中国能源革命的核心,大幅度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是统筹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综合目标和关...

标签:二氧化碳 强度 gdp 下降 排放 发布日期:2014-11-19 06:30:58 Catid:25 Statu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