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1. 23档收藏类购物节目停播 假收藏真忽悠该凉凉了 [100%]
-
...于各级电视台而言,电视购物尽管可以创收,但却不能忽略电视台的公共属性,更不能为那些不法商家背书。收藏类的商品可能是源自公司和企业,但收藏类购物节目出现虚假宣传等违规问题,电视台其实难辞其咎。因为老百姓相信的是公共电视台的品牌和影响力。
通过电视购物卖收藏品,这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收藏品确实有收藏价值,消费者也愿意买,那也未尝不可。...
标签:收藏类购物节目
发布日期:2020-12-28 08:48:57
Catid:1830
Status:6
-
1672. 汕头市金平法院审结一宗非法收购、销售野生动物案件 [100%]
-
...购、贩售野生动物。法院结合审理此案以案说法,给贪恋野味盛宴、铤而走险贩售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敲响了警钟。
标签:野生动物
发布日期:2020-05-25 09:35:42
Catid:1828
Status:6
-
1673. 根植区域资源优势 展消保宣教新气象 [100%]
-
...”,引导村民树立健康金融观念。
华东区域原创消保反诈宣传诗歌并制作配套视频,揭示不法分子曲解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不正当手段非法获利,侵害广大消费者及金融机构财产,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提示广大消费者通过合理合法途径维权,自觉远离非法代理侵害。
标签:
发布日期:2024-02-29 05:19:08
Catid:1940
Status:6
-
1674. 四部门:维护个人信息权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100%]
-
...息主要表现为存在大量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现象。个人信息泄露后为不法分子所掌握,轻则受到各种非法商业广告骚扰,重则陷入“套路贷”或者其他诈骗行为的陷阱中,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显示,个人信息被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
标签:
发布日期:2020-08-05 10:44:00
Catid:1828
Status:6
-
1675. 法制日报:诈骗医保大案件折射大漏洞 [100%]
-
...,像宋某骗保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次,金额也不会那么高。同时,由于违法行为更容易被发现,也会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而这也是最好的预防。
标签:
发布日期:2018-12-20 01:27:49
Catid:484
Status:6
-
1676. 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一审宣判 主犯杜少平被判处死刑 [100%]
-
...的13人形成的恶势力犯罪集团,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高利贷本息、插手民间纠纷,从中谋取不法利益,共同故意实施了寻衅滋事、非法拘禁、聚众斗殴、强迫交易等多起犯罪活动。此外,2005年4月,杜少平还伙同他人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
△杜少平等被告人...
标签:“操场埋尸案”
发布日期:2019-12-18 04:08:06
Catid:1830
Status:6
-
1677. 北大出版社近日出版新书《计算未来——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 [100%]
-
...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包括程序员写代码时需要将伦理、法律的因素考虑进来,还包括如何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危害社会等。本书深度探讨了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则、政策和法律,呼吁在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同时,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
标签: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软 人工智能
发布日期:2018-10-10 12:51:49
Catid:1523
Status:6
-
1678. 山东平阴:2017年大豆生产成本降低 利润增加 [100%]
-
...是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种子、农资等市场价格稳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坚决打击不法商贩哄抬价格、制假售价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四是开展大豆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积极扶持大豆生产,稳定粮农的合理收益,促进大豆生产健康发展。
(山东省平阴县物价局焦长菊)
标签:大豆 价格 种植 农民
发布日期:2018-01-29 11:06:21
Catid:1922
Status:6
-
1679. 盗窃支付宝已成“产业链” [100%]
-
...络支付、信用卡还款、水电煤缴费甚至投资理财。由于涉及大量资金进出,支付宝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盗窃、诈骗的新目标。钱某、陈某、岳某等三人通过木马程序截获他人的支付宝账户及绑定的手机号、银行卡信息,在千里之外将他人支付宝账户的钱款洗劫一空。日前,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将该三人批准逮捕。
2014年9月,上海的宋先生突然收到一条短信,...
标签:产业链 支付 宝已成
发布日期:2015-05-08 09:26:00
Catid:483
Status:6
-
1680. 不能随便打招呼了?刷掌支付要平衡便捷与安全 [100%]
-
...多样化,当前金融科技风险呈现蔓延速度快、隐蔽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过度的便捷往往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监管部门也一直对坚守安全底线、防范技术风险有着明确要求。因此,无论是支付机构还是金融机构,在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时,都应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以最严格的标准审慎对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创新,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生物识别是国...
标签:
发布日期:2023-05-24 09:42:25
Catid:566
Statu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