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1. 宏观声音 [87%]
-
...等中介服务机构规范运行作用极大。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在振兴实体经济过程中,广大上市公司群体要有敢闯敢试的勇气,咬定青山的志气,充分用好资本市场,主动谋划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动能,巩固和发展既有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预计2016年保费收入将突破3万...
标签:中国保监会
发布日期:2016-12-31 10:06:06
Catid:565
Status:6
-
1402. “传化网”服务中国制造降本增效 [87%]
-
...链协同
当前我国每年有价值250万亿元的货物在流动,其中工业品物流占93%,这构成了我国实体经济运行的主要基础。因为供应链体系没有很好地协同起来,货物的流量和流向没有很好地组织,每年产生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12.1万亿元,占GDP的14.6%,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倍。
显然,物流降成本有很大的空间,“传化网”的目标,就是应用数字技术,发展工业互联...
标签:降本增效 物流降本增效
发布日期:2018-05-29 03:20:21
Catid:1159
Status:6
-
1403. 贵州:发挥数据产业优势打造扶贫新力量 [87%]
-
...还将启动“文旅农创示范园区”项目,依托“大数据精准扶贫大平台”于线下打造实体多产业园区。
标签:大数据 精准扶贫
发布日期:2016-12-14 05:52:22
Catid:565
Status:6
-
1404. 外汇局:强化重点行业借用外债管理 房地产企业不得借用外债 [87%]
-
...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统筹平衡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防范跨境融资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充分发挥管理政策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确保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标签:外债风险 房地产企业
发布日期:2018-04-19 02:30:00
Catid:565
Status:6
-
1405. 以“上海服务”为中小微企生“油” [87%]
-
...油期货市场的确立,该中心还将进一步对接期货市场,争取成为期货交割的中转站,扶持国内实体经济,实现交易量几何级增长。奉贤区有关领导表示,立足奉贤的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是在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好服务功能,为打造“上海服务”品牌贡献奉贤力量。(记者 杜晨薇)原标题:上海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将对接期货...
标签:
发布日期:2018-12-15 11:20:22
Catid:478
Status:6
-
1406. 打造基金产业集聚区: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目标规模再增1500亿 [87%]
-
...政府投资基金作为省级综合性母基金,要在拉动投资、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打造实体化基金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和专业机构到江苏落户,探索建立具备政策、环境、功能支撑的基金产业生态圈。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富仕表示,作为行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积极投身于推动以信息披露、诚信建设为核心的产业规...
标签:政府投资基金 江苏省 基金产业集聚区
发布日期:2017-07-18 04:48:55
Catid:565
Status:6
-
1407. 平安银行加快转型升级 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87%]
-
...融部委的统筹指导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五篇大文章”落地落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系统部署。
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央金...
标签:
发布日期:2024-05-16 03:34:34
Catid:1940
Status:6
-
1408. 继续精准扶贫!上期所2018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启动 [87%]
-
...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胶农风险管理新道路,以实现期货市场服务橡胶产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
标签:
发布日期:2018-04-18 01:30:06
Catid:482
Status:6
-
1409.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征求意见稿公布 [87%]
-
...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管业务的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三是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
标签:资管 监管 金融 机构 业务
发布日期:2017-11-20 11:02:13
Catid:1159
Status:6
-
1410. 宏观经济政策并未“大水漫灌”,转移杠杆大有可为 [87%]
-
...),这往往导致流动性短缺,导致经济增长放慢,分母下降。第二种方式走到极端,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枯竭,贷款萎缩,企业生存困难,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交换,经济滑向瘫痪边缘,难以维持债务的正常循环,反而会催生债务危机,导致大面积破产。
此外,面对高杠杆,西方还有一种“降杠杆还是转移杠杆”的争论。
标签:宏观经济 财政货币
发布日期:2018-11-15 05:04:23
Catid:565
Statu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