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9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652,141项。(搜索耗时:0.0890秒) [XML]

91. 我国成功研发新一代基因测序仪 [100%]

...和部分超越国际主流设备技术指标,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因组研究所与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与国外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系统相比,成功解决了“读长较短”这一关键技术难题。  此外,该仪器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以上,应用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五分之一以上,使新一代测序技术真...

标签:测序 基因 新一代 发布日期:2014-04-25 06:25:59 Catid:1159 Status:6

92. “深圳拟兰”登上《自然》杂志解开兰花进化百年谜团 [10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陈国泰 毛志亮) 9月14日上午,“深圳拟兰因组与兰花的进化”重大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刘庆生,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处长郭红燕,广东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调研员管千景,深圳市国资委副主任胡朝阳,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标签:兰花 兰科 研究 拟兰 发布日期:2017-09-14 05:06:08 Catid:1159 Status:6

93. 5G+天翼云:走出“罕见病”诊断新出路 [100%]

...更加容易、更加迅捷,也是长久以来困扰国内遗传学界的问题。作为人口大国,构建中国人群因组数据库,更好地进行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疾病研究,是当今疾病研究的趋势,对疾病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为了把科研与临床再往前跨一步,解决数据存储、快速提取以及安全共享的问题,国妇婴想到了“数据上云”。在考察了多家“云服务”提供商...

标签: 发布日期:2019-10-18 05:37:25 Catid:494 Status:6

94. 上线一个月就有来自22个国家的1446次访问,“垃圾基因”数据库收获全球遗传学家“粉丝” [100%]

...quo;宝 龚静对其中一项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她说:“表达数量性状座位(eQTL)是指因组上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异位点。eQTL分析是解析遗传功能和寻找致病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用于遗传研究中。” 基因分为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专注于编码基因相关的eQTL鉴定,非编码相关的eQTL系统分析非常少。龚静表示,非编...

标签:“垃圾基因” 数据库 发布日期:2019-10-09 06:44:47 Catid:1830 Status:6

95. 水稻抗高温和适应环境温度的分子机制被揭示 [100%]

...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水稻功能因组学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第一次从作物中成功克隆了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并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以及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2015年5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Nature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 ...

标签:水稻抗高温 亚洲栽培稻 林鸿宣院士 TT1 发布日期:2015-05-19 06:16:01 Catid:1159 Status:6

96. 星云基因现场签约数智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峰会,助力精准医学数智融合 [100%]

...百万级人群基因检测数据的重大疾病组学大数据平台。 星云基因在感染防控领域,基于宏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了病原体宏因组检测产品,“星明(X-Micro)”系列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无需预判病原微生物,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DNA和/或RNA)进行全面无偏倚检测,一次检测可全面覆盖2万多种病原体,快速准确鉴定感染病原体(...

标签: 发布日期:2023-04-19 11:30:44 Catid:1940 Status:6

97. 我国已构建大规模斑马鱼定向基因突变体库 [100%]

...功敲除了其中1029个基因,获得了针对636个基因的1039个可传代的突变型。近期,国际知名期刊《因组研究》在线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主任孙永华说,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开展大规模的斑马鱼反向遗传学基因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筛选,也是首例针对脊椎动物整条染色体开展系统性基因敲除的研究。在获得的1039个突...

标签:基因 生物 发布日期:2019-12-21 01:18:55 Catid:1830 Status:6

98. 藏在基因里的“时钟”可预测脊椎动物寿命 [100%]

...织科学家本杰明·梅恩等研究人员,在构建模型时,采用了252种寿命已知的脊椎动物的参考因组,鉴定出了42个可能预测寿命的基因。他们发现,这些基因中的CpG密度对脊椎动物(包括已灭绝物种)的寿命具有较高的预测性。 研究团队以非洲象的因组及其平均寿命(65年)为参照,利用模型估算出真猛犸象和古棱齿象的寿命为60年。以现代及早期人类和黑猩猩的基...

标签:基因 脊椎动物寿命 发布日期:2019-12-13 02:33:25 Catid:1830 Status:6

99. 入侵我国草地贪夜蛾 生物型遗传背景和抗药性特征发布 [100%]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瞿剑)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深圳农业因组研究所生态因组学中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院士团队,联合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等,首度发布了高质量草地贪夜蛾因组序列,从因组层面揭示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的生物型遗传背景和抗药性特征,对此种“幺蛾子”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贪夜蛾 遗传背景 发布日期:2019-10-25 10:40:18 Catid:1830 Status:6

100. 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距今约3800年的古小麦全因组 [100%]

...国科学家近期在古代小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测定并分析了首例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因组序列,证明了古代小麦与中国西南地区现存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的密切关系,提出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 新华社发这是现代小麦地方品种与古代样本的因组数据的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图(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

标签: 发布日期:2019-06-01 09:28:07 Catid:493 Statu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