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663,873项。(搜索耗时:0.0623秒) [XML]

91. 未上岸先适应:5亿年前陆地植物这样起源 [100%]

...1月15日电(记者瞿剑)北京时间15日零时,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中国农科院深圳因组所程时锋团队有关植物祖先陆地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陆地植物的共同祖先,是一个“未上岸先适应”的单细胞。 该团队与来自德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深圳华大基因的科学家联合,首次报道了陆地植物祖先在5亿年前突破干旱适应成功登陆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它“...

标签:5亿年前 陆地植物 发布日期:2019-11-15 01:32:09 Catid:1830 Status:6

92. 瞄准个体因组 非“对症”药物竟可让癌症患者获益 [100%]

...其中136名患者接受了靶向遗传治疗,79名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个体因组的精准癌症疗法前景可观,这一疗法强调在治疗时考虑个人的基因因素,基于患者遗传信息的诊断测试,结合其他分子或细胞的分析结果,再针对性地选择适当和最佳疗法。但是,参与人数较少的话就会导致难以确定其有效性。通过将所有结果——阳性的或阴性的—&mda...

标签:个体基因组 癌症患者 发布日期:2019-10-10 06:04:58 Catid:1830 Status:6

93. 培养移植器官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获关注 [100%]

...基因编辑,从而修复器官。 然而,编辑基因的负面效应也并未有结论。“我们了解了因组的排序,但是不十分清楚要调整和改进哪一部分,改了某些染色体是否会带来其他的疾病。”杨露寒说。 但是,在编辑基因培养人体器官方面,杨露寒还是很有信心的。“在美国,移植器官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供给很少,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可以得到器官移植的机会。...

标签:基因 器官 达沃斯 发布日期:2017-06-28 11:47:00 Catid:1107 Status:6

94. 我国成功研发新一代基因测序仪 [100%]

...和部分超越国际主流设备技术指标,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因组研究所与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与国外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系统相比,成功解决了“读长较短”这一关键技术难题。  此外,该仪器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以上,应用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五分之一以上,使新一代测序技术真...

标签:测序 基因 新一代 发布日期:2014-04-25 06:25:59 Catid:1159 Status:6

95. 上线一个月就有来自22个国家的1446次访问,“垃圾基因”数据库收获全球遗传学家“粉丝” [100%]

...quo;宝 龚静对其中一项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她说:“表达数量性状座位(eQTL)是指因组上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异位点。eQTL分析是解析遗传功能和寻找致病基因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用于遗传研究中。” 基因分为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专注于编码基因相关的eQTL鉴定,非编码相关的eQTL系统分析非常少。龚静表示,非编...

标签:“垃圾基因” 数据库 发布日期:2019-10-09 06:44:47 Catid:1830 Status:6

96. 星云基因现场签约数智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峰会,助力精准医学数智融合 [100%]

...百万级人群基因检测数据的重大疾病组学大数据平台。 星云基因在感染防控领域,基于宏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了病原体宏因组检测产品,“星明(X-Micro)”系列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无需预判病原微生物,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DNA和/或RNA)进行全面无偏倚检测,一次检测可全面覆盖2万多种病原体,快速准确鉴定感染病原体(...

标签: 发布日期:2023-04-19 11:30:44 Catid:1940 Status:6

97. 水稻抗高温和适应环境温度的分子机制被揭示 [100%]

...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水稻功能因组学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第一次从作物中成功克隆了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并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以及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2015年5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Nature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 ...

标签:水稻抗高温 亚洲栽培稻 林鸿宣院士 TT1 发布日期:2015-05-19 06:16:01 Catid:1159 Status:6

98. 缺人才、标准 基因检测走向临床还要打通哪几道“关”? [100%]

...症状两周多之后到华山医院就诊,此前经外院诊断与治疗并无好转。当时华山医院已经建立起因组诊断平台,于是对该患者的脑脊液进行了基因测序,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张文宏解释,传统的病原寻找方法要培养病原体,培养过程长,而且是对已知病原体的“定向钓鱼”。测序技术无需培养,直接筛查样本中的病原体,“撒网捕鱼”地全面检测出细菌、病...

标签: 发布日期:2018-07-19 08:06:00 Catid:483 Status:6

99. 基因筛查新工具:南开大学团队研获单倍体滋养层干细胞 [100%]

...新型单倍体干细胞可在体外无限增殖并具备分化成为胎盘谱系各种细胞的潜能,并且只有一套因组,因此该研究为胎盘发育、功能分析及胎盘疾病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外模型,也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以长论文的形式发表于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整合科学》(iScience)杂志。 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一半来自于父本一半来自于母本,...

标签:基因筛查 南开大学 发布日期:2019-01-21 05:15:42 Catid:565 Status:6

100. 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破译”河豚毒素靶点基因 中毒者或有药可救 [100%]

...应。”帅领说。 据介绍,单倍体细胞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工具细胞系,因其只有一套因组(所有的基因均不存在等位基因),因而该细胞的基因型和表型(性状)可以完美吻合。因此,单倍体细胞常用作于隐性遗传基因的功能性筛选等研究。 “也就是说,其中任何一个基因的改变,都会迅速呈现某一种表型或者现象,因此它是一类验证基因功能的利器。目...

标签:基因 单倍体 河豚 干细胞 研究 发布日期:2018-05-29 09:12:53 Catid:565 Status:6